北京市积极在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等领域强化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全民共享。
在今年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中,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如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食品安全保障、重大疾病防治、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成果大量涌现,实现了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全民共享。
近日,2016年度北京市科技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在今年的获奖成果中,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如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改善、食品安全保障、重大疾病防治、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成果大量涌现,实现了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的深层次地融合,促进了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全民共享。
如今,创新成果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围绕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服务并满足人民群众潜在的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更多人享受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所带来的民生利益。
由清华大学与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全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及应用”获一等奖。成果大幅度降低了天然气供热系统能耗和二氧化碳、NOx排放量,为改善大气环境做出贡献,对大气污染治理、缓解冬季雾霾和实现天然气提供热量并节约能源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目针对城镇采暖这一关乎百姓民生的核心问题,在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深度回收烟气余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心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据市科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项目成员针对燃气锅炉,发明了非间接接触式换热与吸收式热泵结合的烟气全热回收方法,解决了热网水加热过程中温差损失大、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困难、传统烟气换热器体积大、易腐蚀的难题。实现烟气温度降到20℃,供热效率提高10%以上,热回收、减排与节水一体化,使排烟NOx浓度降低10%以上。
同时,针对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项目成员发明了利用发电机烟气和高温水作驱动回收自身低温段烟气全热的新流程,解决了动力装置排烟与水换热温差损失大、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困难的问题,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不变的前提下,系统输出热量增加30%,综合效率提高15个百分点,超过95%。
此外,针对大型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成员发明了源网一体化的烟气-乏汽余热协同回收新流程,解决了系统供热能力不够、燃气消耗量大的问题。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输出热量可提高40%,综合效率(以低位发热量为基准)可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100%。
教育部认为,该成果使传统燃气锅炉和燃气热电联产工艺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幅度降低天然气供热系统能耗,是天然气供热领域的一项重大自主技术创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与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联合完成的“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二等奖。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开通运营,大风、暴雨、暴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异物侵限事件对高速列车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项目对全部已开通的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来进行了联调联试工作,是国内首套实现高速铁路风、雨、雪、地震及异物侵限等灾害监测全方位一体化监测技术和铁路局中心相互连通技术的系统。
据了解,项目首次开展铁路局中心系统的应用研究和试点工作,全面完整地规范了铁路灾害监测的管控模式以及数据和服务等接口标准,实现了灾害监测系统之间、与路内外相关系统、与相关铁路局中心系统的信息共享技术,为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同时,首次提出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联调联试方法,形成一整套测试技术,并在全路推广应用;首次提出了应用于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现场监测设备的检测、标定和试验技术,拥有成套的设备检验测试、标定环境和技术,提高了灾害监测系统的可靠性。
市科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该成果实现了与运营调度系统、防洪管理系统、综合视频系统、时间同步等相关系统,国家气象部门、地震部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并明显提高了铁路运输应对自然灾害和异物侵限事件的能力,确保了铁路运输和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高速铁路安全、高速运行保驾护航。
由清华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与水环境质量改善成套技术与应用”成果获一等奖。该项目成果提升了我国在城市水环境面源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的技术水平和工程实施能力,具有重大环境、社会效益。
城市水环境污染是阻碍我国城市健康发展和生态化建设的最主体问题,大力开发水环境修复技术是解决城市水环境污染的关键。项目通过建立精准识别城市水环境污染来源及河流污染形成机制的方法,实现对污染源及其负荷与水质变化响应关系模型模拟,提出了城市面源污染负荷削减、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与综合应用方案。
据了解,该项目成果首次建立了河网的水动力学-水质-水生态耦合模型,可有效提升水体中水动力-水质-水生态相互耦合关系和交互过程的模拟效率和精细程度,反映不同污染源控制措施对水体时空改善的贡献,支持研究区水系结构优化、水动力学调控以及污染源控制情景方案的定量评估。
此外,该成果突破了雨水径流分时分质收集、真空收集系统模块设计、堤岸式渗滤系统模块设计与运行等技术难题,开发了初期雨水专管储存、收集调蓄、旋流快滤、渗透性堤岸快速过滤及适宜性真空截污等技术,形成简便实用的技术体系并实现核心装备的国产化;开发了相应的CSO截流调蓄、合流管道清洗与负荷削减技术,突破了管道沉积物防沉和清洗的技术难题,并在江苏省常州市首次获得推广应用。
在河流生态修复方面,该成果集成创新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与综合应用方案,为不同污染类型、污染状态和修复阶段提供适宜、完整的河流综合治理方案,以及实现不同治理目标的水质净化与生态恢复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城市河流生态适宜性评估与反馈调控方法,能够指导河流生态修复方向,并对修复效果做评估与反馈调控,科学、精准地实现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全过程设计、控制与评估。
另外,在监控评估技术体系方面,该项目首次开发了城市面源污染负荷削减策略评估系统等系列软件工具包,集成开发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全天候快速监测和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定量化监测评估考核等实用技术,建立了一套全流程、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面源污染监控与评估的技术体系。
Copyright © 2028 网络服务商 乐鱼手机官网入口首页_乐鱼手机官网首页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